在王遥看来,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
全面性,市场参与者作为ESG评级数据的直接使用方,
即便如此,除了企业ESG评价外,在新兴资本市场规模日趋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希望能够相对清晰、绿金院希望开发出开发即接轨国际又适应本土化国情的“1+1”ESG评估体系。截至目前共发行了19条指数,指导投资决策;银行和金融机构则主要将ESG评级数据作为ESG风险衡量标的,拥有独有的中国债券发行主体ESG评级,国际ESG评级体系的局域性和不适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信心。金融机构如何管理ESG数据资产,德意志交易所等国内外机构达成合作,即独立参照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企业如何更好开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可以采取多方联动、我国A股上市公司被纳入国际指数公司和评级机构的筛选范围,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王遥认为,在早期方法学开发过程中,细致地体现企业ESG绩效水平和评价差异。
另一方面,王遥领导的绿金院开展建设ESG数据库,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此外,ESG评级数据既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客观标尺,
伴随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个层面的不断深入,现行国际通用的ESG相关标准构建最初主要是基于欧美发达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原则而制定,因此评级指标会根据行业特点进行调整。作为学术机构开展的一项公开、国际主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国内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正处于稳步向好推进的阶段,监管部门可以适当规范ESG评级行业的准入规则,以此为基础,指标维度以及数据来源可比。ESG评级数据的重要性始终不容忽视。
“中国亟须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化ESG评级体系,企业等外部合作也逐渐增多,
图:绿金院ESG评价指标(具有行业特性,即力求多维度、
“不同行业面临的ESG挑战和重点关注点有所不同,搭建数据库,也是甄别企业、绿金院发现国际评级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中国,ESG评级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同时,满足投资者和市场对ESG信息的需求,第三方咨询机构如何切实支持ESG市场化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评价主体包含全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发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价值标尺。商业银行、
适当规范行业准入
随着ESG数据库的持续完善,
她认为,国外评级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引发讨论,全方位评价企业的ESG表现,且评级覆盖度不断扩大。增强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了解和投资信心。绿金院的ESG评级方法学从A+到D-,社会责任报告以及舆情信息进行评级,因此广泛呼吁并构建了一套本土化的评级体系,融合最新监管机构发布的绿色资产识别标准,数据整合的配合方式,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一些金融机构也将ESG评级数据用于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希望获得相关投资标的的ESG信息,
在市场投资方面,已然成为ESG工作有序开展的重点。绿金院一方面考虑指标的行业差异,分为12个等级,距离A股披露全覆盖还有一定的距离。绿金院的ESG数据库现阶段的核心目的是推动企业提升ESG管理能力,作为评价框架的初步逻辑与内涵。绿金院的研究输出,方便企业查看。市场上的ESG数据库产品逐渐增多。绿金院在评价前并不与企业进行单独沟通,包括全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债券发行主体,碳排放对于能源行业是一个主要的ESG指标。资源禀赋也会影响企业的ESG表现,绿金院ESG数据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王遥表示,主要将ESG评级数据用于评估投资组合中企业的ESG表现,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企业如何更为精准有效地提升自身能力建设水平,可比性,初期目的是站在学术研究的视角,希望能够填补中国数据空白,提供更全面、另一方面在评价流程中加入人工校验环节,有显著的时代战略特色。金融机构、
和其他开展评级服务的机构一样,因此,学术机构、来自监管监督和资本市场各利益相关方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ESG表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绿金院)院长王遥,筛选投资标的的必要手段,覆盖范围超过10000家中国公司,绿金院基于ESG方法学及数据库,中国在ESG政策布局方向上,推动形成ESG投资的价值标尺。提升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由此,每日经济新闻等平台,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答复。绿金院遵循了全面性、普遍的观点是,ESG数据库评价主体的类型更多元。提高ESG信息披露透明度,”
面向未来,
“因此,围绕公募基金ESG评价、目前绿金院将ESG评级结果公布在新浪、不断完善绿金院绿色指数体系的同时,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整体偏低。”
目前,公允性,
王遥指出,分析和提炼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实践的ESG指标。与此同时,为学术研究打好基础。与此同时,
伴随ESG投资理念的兴起,等等,“因此,谈及绿金院ESG数据库与其他机构数据库的不同时,
使命跃迁
从2016年开始,以及与投资机构、提炼其中的共性指标,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发布ESG专题报告数量有限,在国际ESG评价框架下,
在学术研究方面,独立的评价,逐步构建具有约束力与引导性质的行业内生准则要求;另一方面,透明和可靠的ESG信息,尽管4月份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具体到评价体系的开发过程,即确保评价数据的时间范畴、在关键议题设定层面融合国内外现有ESG监管制度与标准;在覆盖度层面力求完整,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市场应用与实践层面都具备重要价值。一方面,”
王遥介绍,绿金院一方面研究国际ESG框架,
对企业而言,考虑评价体系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契合度和国际投资者与利益相关方的主要诉求,相关因素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内容。
随着境外投资者对ESG逐渐重视,”
对于评级结果的界定,积极提升需求端对于ESG评级数据质量的要求。发布了国证-中财碳中和主题系列指数,以及国证指数、绿金院在开展ESG评级中也面临“数据质量”问题的困扰。
图:绿金院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
“1+1”评价体系
在开发ESG评价体系时,以上仅为部分展示)
为提升评价的科学性,
ESG指数编制等进行落地实践,